首页 > 资讯 > 正文

暗網爆料震撼各界 資安防詐淪為社會軟肋

台湾共工新闻社

2025-10-17 来自中国台湾

阅读:

臺灣共工新聞社10月17日專題電 台灣暗網社群傳出疑似「街口支付600萬筆用戶資料外洩」的貼文後,引發輿論瞬間爆炸。此事並非單一資安新聞,而是一場牽動全民信任、凸顯打詐不力的警訊,儼然挑戰行動支付的安全機制。

一則來自暗網社群的貼文掀起台灣行動支付的巨大震撼,匿名帳號在國際暗網論壇公然張貼訊息,聲稱已經取得「街口支付」超過600萬筆用戶資料,包括身分照片、使用者ID、手機門號、銀行帳戶資訊,甚至還有部分網紅與藝人個資。貼文甚至附上樣本檔案與部分截圖,似乎刻意挑動外界對資安漏洞的恐懼。

街口支付是台灣主流電子支付平台之一,活躍用戶甚至遍布全台,並以「便利、安全、普及」作為號召,如今卻因一則暗網爆料而陷入資安危機。這次爆料不僅涉及民眾個資風險,進而牽動數位金融體系的信任崩壞,從身分證影本、消費紀錄再到金融往來,一旦遭到竊取將會淪為詐騙集團、釣魚網站與地下金融的「金礦」。街口支付官方反而緊急發出聲明,表示「資訊已加密並啟動調查」,暫時未能阻止輿論延燒,因為這已不再是「是否外洩」,而是能否保障人民「個人資料」的信任問題。事實上,台灣過去資安事件已經歷歷在目,包含政府公文暗網拍賣、健保署資料庫疑遭滲透、地方政府網站被駭、學校雲端資料外洩以及電商平台遭攻擊等。如今,行動支付成為最新破口,顯示台灣的資安防線呈現「全面滲水」狀態。尤其,暗網資料若像貼文所示,這意味著駭客可能掌握使用者完整數位輪廓。這不僅能夠用於詐騙,還能精準鎖定公眾人物或是特定族群進行社交攻擊。

如今,金管會、數發部以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(NCC)各自喊口號,難以整合資源,就以此次行動支付資料外洩為例,企業疏漏存在問題,但整體數位監理與資安防護架構俨然崩壞。根據現有資安系統來看,支付業者的後端系統採用老舊API與不完善的加密機制所在多有,在頻繁交易下容易暴露系統漏洞。此外,資料庫存取權限過廣、內部審核流程鬆散,已讓內部洩密的風險大增。當全球AI詐騙、深偽影像、跨境駭客攻擊不斷升級,真正防詐之道,應是重建政策信任。台灣若要走出資安危機,就必須從根本改革著手,包含行政效能、強化監理責任以及制訂嚴刑峻法,要讓每一分防詐預算都用在刀口上。

如今,社群用戶出現減少或暫停使用相關平台風向,只為防止資料再度被濫用。這股「抵制使用」現象,不再只是市場反應,更像一種社會抵抗,人民透過實際行動提出抗议,並以「拒絕信任」的方式自保。

來源於:臺灣共工新聞社

责任编辑:台湾共工新闻社

声明:

本文由入驻共工号平台的作者撰写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共工号立场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,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,避免造成金钱损失,风险自负。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,请联系本站。邮箱:zhidaoribao@gmail.com

热门文章

精彩推荐

关于我们 社长简介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© 2015-2025 台湾共工新闻社 版权所有

主办:共工新闻社国际传播中心